时间:2023/7/3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  初夏,有着多年历史的古村——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天晴气爽,鸟语花香,温度适宜,再加上有个“五一”长假,眼下确实是个适宜出游的好季节。尽管如此,到建在村上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——沂南红嫂家乡旅游区游览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,远不如疫情前。

  坚守,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

  常山庄村还有好几个响当当的国家级称号——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、中国十大最美乡村、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……“疫情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影响,景区关闭了一个月,直到4月15日才开园。”作为红嫂家乡旅游区《沂蒙四季》艺术团的一名演员,高玲举见证了疫情给景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。

  虽然开了园,但疫情反反复复,再加上旅游并不像吃饭穿衣那样是刚需,“条件允许时,大家会出来玩玩,散散心,条件不允许时,人们自然不会出游。所以,这段时间来我们这里的游客并不多。”高玲举一边收拾着演出服装,一边缓缓地说。

  《沂蒙四季》艺术团团长袁中川走了进来,告诉大家演出马上开始。身材魁梧、性格乐观豁达的袁团长坚信,疫情终将被战胜,“要想生存下去,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,只能以变应变,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。”

  突围,红色+民俗打通堵点

  袁中川介绍,闭园期间,大家都没有闲着,而是认真打磨每一个节目、每一个细节,研究上新的演艺项目。“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红色景区特点,我们反复琢磨研究,打造了一些新的、个性化的东西,适应疫情防控下的市场需求。”

  袁中川介绍,“五一”假期,景区创排的《跟着共产党走》《识字班》等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剧正常演出,并与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讲解结合,打造了“展板讲解+沉浸情景体验”结合的模式。事实证明,这种新模式很受欢迎,并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观众,“故事很感人,形式很活泼,听了讲解,观看了情景剧,感受和看书本上绝对不一样。”沂水县游客齐兴辉感叹道。

  “五一”前,创作了《歌声里的红嫂》,作为景区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”项目《沂蒙四季》山村剧场的B版推出,并于5月2日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了首演。

  《歌声里的红嫂》保持了A版舞台、看台及声、光、电特色,但在部分节目内容、表现形式和主持风格上有变化,重点突出了红嫂故事情景演绎和经典红歌情景演唱。《歌声里的红嫂》主题鲜明,紧扣时代脉搏,故事生动鲜活,具有鲜明的红嫂家乡特色,深受观众好评。

  “我们的目的,就是要让沂蒙精神、红嫂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动起来,活起来。”景区董事长李熙鹏说。

  古时农村婚嫁古朴、温馨、热闹的场面,成为一种民俗文化符合,令人难忘。从今年“五一”假期开始,这一具有沂蒙地区浓郁特色的婚嫁场景,被他们复活还原。百年常山古村大街上,新娘穿着红嫁衣,盖上红盖头,坐上独轮木车从古村三岔路口发嫁,送亲队伍欢天喜地一路陪送新娘到了婆家。“这个很有味道,好像回到了从前。”山东新星集团临沂分公司职工王庆余说。

  “我们的演员扮演新娘和送亲的婶子、大娘,很热闹,很喜庆,民俗的东西就是受欢迎。”袁中川说。

  出路,把优势效应最大化

  常山庄村是知名影视剧拍摄基地,在这里已经拍摄了《沂蒙》《沂蒙六姐妹》《铁道飞虎》《红高粱》等多部红色影视剧,被誉为“山村好莱坞”。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,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,游客们来到红色影视剧拍摄场景地,能够重温影视经典,接受爱国主义教育。首先,开展红色影视剧展映活动,设立了红色影视剧播放厅,把在常山庄村取景拍摄的红色影视剧一一进行展映。对团队游采取VIP定制政策,可提前联系定制展映时间、播放哪部影视剧。其次,还原了影视剧拍摄场景、道具,让游客们零距离参观、体验影视剧拍摄场景、道具。特别是在主场景——地主大院,还原了《红高粱》场景摆宴招待来访游客的场面,更是受到游客欢迎。

  尽管眼下景区游客没有疫情前多,但袁中川坚信,只要路子走对了,结果肯定错不了,“我们很有信心,大家的努力和付岀,一定会有好的回报。”

  李熙鹏介绍,由于疫情导致游客减少等影响,当前景区运营压力较大,“我们是红色景区,特质决定客源多来自党性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红色研学等方面,但疫情之下这方面的客源非常少。”李熙鹏说,“我们的《沂蒙四季》也存在诸多困难,山村剧场对外公开演出较少,演出场次多为指定任务,再就是演出成本偏高等等,项目运营压力比较大。”

  压力也是动力,李熙鹏认为,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,创新是重中之重,才能转危为机,“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做了一些,像红色旅游、红色教育方面,我们实现了红色场地、红色场馆、红色演艺的全配套,并打造了‘展板讲解+沉浸体验’相结合的教育模式,人们觉得很新鲜,效果也很好。下一步,创新方面我们还要多动动脑子,争取做得更好。“李熙鹏说。

  李熙鹏还认为,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实现抱团取暖非常重要,实现“1+1”大于2的目标。他说:“沂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,全县红色旅游景区要实现有机连接,抱团取暖,做到形式上互学,内容上互补,挖掘出所有潜力,形成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‘拳头’效应。”

临报融媒记者张晓通讯员郑树平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5879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